除頻發的走失事件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發展,老年人的價值觀、消費觀與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變化,他們的消費需求也向高質量、多元化方向發展,相應地總是在“受傷”的邊緣徘徊——
   熱衷買保健品來“治病”
   “老爸平時生活節儉,可唯獨對保健品‘情有獨鐘’,家裡書柜上擺滿各種保健品,我們做子女的也不敢多說,後來見有人上當,才漸漸收手。”3月24日,陳女士感慨地說,兩年前他父親看到一篇有關“穿鞋”能治病的宣傳彩頁,就打電話讓她給買一雙。陳女士知道這事不可信,拒絕為父親購買,沒想到惹惱了老人,父親很長一段時間沒和她說話。“最後,我還是花1000多塊錢給父親買了一雙鞋。”陳女士說,但這雙鞋究竟能否治病無從考證。
   有相同遭遇的張先生介紹,幾年前她母親聽一起遛彎的老人說,有一種玉石理療床可治療關節炎、頸椎病和腰椎病,並且可以每天為老人提供免費理療。這讓身患關節炎和腰椎病的母親立馬來了精神,每天按時按點地到一家理療店治療。半個月後,母親便召開家庭會議,讓子女3人出2萬餘元購買一張玉石理療床墊。“當時我覺得有問題,就沒答應。”張先生說,他提出陪母親去現場核實是否是正規醫療企業,但被拒絕,隨後母親以“不孝”為由斥責了他一番。“就這樣僵持了兩個多月,一天母親的好友來家做客,說買的玉石床墊不發熱了,客服電話也打不通,老人這才相信我們此前的提醒。”張先生說。
   精打細算卻總落陷阱
   生活中,老年人習慣於精打細算,恨不得“一分錢掰成兩半花”。這種心理往往容易讓不法分子鑽空子。
   銀川市民李女士在早市買菜,被一位甩賣金首飾的男子吸引。對方稱,因經營不善,急需回籠資金,鍍金項鏈每條20元大甩賣。見有如此好事,李女士和朋友王女士每人買了一條。回家後,子女擔心含有重金屬成分不讓母親佩戴,但老人心疼錢又不願扔掉。
   其實,街頭類似騙術還有很多,本報也曾多次報道。比如:冒充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,以預交水費50元至200元即可贈送夏涼被、炊具,誘騙老人錢財;聲稱用售價僅為10元的超聲波設備,就能徹底消滅家中的老鼠、蚊蠅、蟑螂等,而經工商執法人員判定,所謂的超聲波設備,僅僅是一些廉價小燈泡而已;有些老人在家裡特別註意節能,不法分子利用老人的這一心理,出售4元的40瓦節能燈泡,實際上只是一隻普通的白熾燈……
   遇到問題應積極維權
   自治區老齡辦副主任岳秀霞接受採訪時說,日常生活中,一些老年人自我保護意識不夠,是容易上當受騙的原因。“這些也與老年人經濟能力、愛貪小便宜的心理多少有些關係。因此就要通過一些有益的活動去引導。”岳秀霞稱,正因為對某些醫療、衛生知識的不瞭解,老人才會時常出現令子女比較頭疼的“有病沒病亂投醫”的情況,所以推動社區衛生醫療服務站普及,讓老人能就近看病,以及加強科普知識、健康保健知識進社區等宣傳活動是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   採訪中,自治區老齡辦維權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,老人在遇到生活、消費等方面的問題時,也應積極維權。比如,此前一位七旬老者到維權中心訴稱,某游泳館因擔心老人游泳發生意外而將他拒之門外,老人遂前往維權。經勸導,老人的心結得以解開,此事也順利解決。
   據介紹,目前工商、衛生等部門的投訴渠道暢通,老年人維權途徑增多。“雖然老年人容易上當受騙,但實際上,從維權中心開始為老人服務的近十年間,我們發現老人的維權意識也在逐漸增強。”該工作人員舉例說,最近幾年,有不少老人向維權中心提出,能否借鑒外地經驗為65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乘公交車的福利。而好消息是,這一政策在政府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,已得以實施。本報記者 趙銳 李輝  (原標題:老年人為啥總是很“受傷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v08cvsy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